
湖北省第十四屆社會科學普及周啟動儀式20日在宜昌舉行。本次活動以“建成支點智啟未來”為主題,將集中一周的時間在全省各地密集開展專題講座,宣傳展示、社科宣講、社科讀物推介、經典閱讀、短視頻社科普及、AI應用體驗等一系列活動,聚焦新時代社科知識傳播創新,打造覆蓋全省的社科普及盛宴。
當日活動現場發布了第三屆“湖北優秀社科普及創新案例”,其中,“藝術智識賦能文化傳承的‘美育浸潤’行動”等20個案例獲獎。湖北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教授,湖北大學高等人文研究院研究員王艷明分享《為祖國深潛——“共和國勛章”獲得者黃旭華》創作感悟。社科專家向全省社科工作者發出倡議:自覺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貫穿研究和教學全過程,深化研究闡釋,做好宣傳普及,壯大主流輿論;與時代同步伐,發時代之先聲,在時代發展中積極作為;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研究導向,為人民做學問,在服務人民中積極作為;崇尚立德立言,用明德引領風尚,在擔當責任中有所作為。
近年來,湖北省社科界把社科普及、理論宣講擺在突出位置,大力實施社科普及擴面工程,構建“一機制、兩隊伍、三品牌、四活動”工作體系,即“全省社科普及工作推進會”一個機制,“省社科專家宣講團”“社科飛燕”兩支隊伍,“是這個理”“大學之道”“荊楚社科講壇”三大品牌,“‘社科普及周’及十項集中活動”“社科普及講解員大賽”“‘人文社科之光’短視頻大賽”“社科普及重點活動評選”四大活動,社科惠民成效顯著。去年以來,線上線下聯動舉辦社科普及活動500余場,惠及群眾3000萬人次,社科普及廣度和深度不斷拓展。本屆社科普及周將大力推進十大主題活動、百項特色項目,千家高校、基地和社會組織共同參與“十百千行動”。
湖北省社科聯黨組書記、常務副主席劉愛國代表湖北省社會科學界聯合會,對湖北省十四屆社科普及周作了動員部署,從聚焦“支點建設”主題,提升服務中心大局支撐力、影響力;結合“大思政課”宣傳宣講,提升新時代中國故事、湖北故事的吸引力、引領力;創新工作方式方法,提升社科普及的輻射力、穿透力三個方面,提出了明確要求。
大型理論宣講情景劇《天人長江》當日首演,該劇采取“宣講+情景劇”的方式,通過用一把鐵鍬建設防護林的中國好人薛傳根,長江清漂第一人周功虎,“三峽蟻工”創始人李年邦,三峽移民、峽江繡女謝蓉等人物故事,講述了峽江兒女在“長江大保護”命題指引之下,以一個人帶動一群人,守護一片水域、一段堤壩,帶領一個區域、一個產業向新而生、向綠而行,誓保一江清水東流的感人故事,勾勒了新時代宜昌推動長江大保護與高質量發展相互成就的生動畫卷。
當日在宜昌市夷陵廣場“社科市集”的現場,設置了杏林市集、創藝市集、非遺市集、匠心市集、教育市集、書香市集等六大區域,專業實用的科普展覽,沉浸式便民咨詢服務,好玩有趣的互動體驗,極具地方特色的文創展示,吸引市民駐足,近距離感受社科知識與日常生活的交融碰撞。
本次活動由湖北省社會科學界聯合會主辦,中共宜昌市委宣傳部、宜昌市社會科學界聯合會、中共宜昌市西陵區委員會聯合承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