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26日,以“智聯世界,共創未來”為主題的東湖國際人工智能高峰論壇在光谷科技會展中心舉行。論壇匯聚了省市相關單位、專家學者、產學研各界百余家聯合體單位,共同探討人工智能的最新技術進展和產業發展趨勢,旨在加速推動人工智能創新成果規模化應用,進一步搭建多模態人工智能產學研用生態平臺,擴大多模態人工智能應用場景,加速產業變革演進,提升多模態人工智能領域的影響力,共建人工智能產業新生態。
會上,全球首個千億參數多模態大模型“紫東太初”3.0正式發布。“紫東太初”3.0是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聯合武漢人工智能研究院研發的全球首個千億參數多模態大模型的全新升級版本。武漢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長王金橋介紹,“紫東太初”3.0版本在算法優化、數據處理、模型訓練等方面實現了重大突破,提升了對多模態數據的綜合處理能力,并顯著增強了其在混合理解方面的智能水平,在語言能力、視覺語言能力等多個維度上均展現出了非凡實力,充分凸顯了中國在人工智能領域的自主創新能力。
論壇上,中國科學院院士陳潤生以《AI大模型賦能生物醫藥:轉型與機遇》為題,深入剖析了AI大模型如何加速藥物研發進程、優化個性化治療方案,并探討了這一技術給生物醫藥行業帶來的機遇與挑戰。中國工程院院士沈昌祥則帶來了《自主可信計算筑牢人工智能安全底座》的主題報告,系統論述了可信計算技術在保障人工智能健康發展上的重要作用,強調必須構建主動免疫防護保障體系,有效應對人工智能發展過程中可能出現的風險挑戰。
為促進“產學研用”的深度融合與協同發展,論壇上發布了一批“人工智能”+行業模型,展現了大模型在多個領域的創新應用和落地實踐。武漢人工智能研究院聯合武漢市經濟和信息化局等單位,發布了人工智能賦能新型工業化的31個典型應用案例,展示了人工智能技術與傳統產業深度融合的創新路徑與顯著成效。此外,武漢人工智能研究院與8所高校強強聯手,正式發布了“紫東太初”大模型課程及實訓平臺,將為高校師生提供豐富的學習與實踐資源,助力培養更多人工智能領域的高素質人才。
論壇上,發布了數據要素合作伙伴名單,6家企業入選,將在數據共享、資源整合等方面與武漢人工智能研究院開展深度合作。舉行了多模態人工智能產業聯合體授牌儀式,12家新增理事單位、45家新增會員單位獲得授牌,進一步推動產業聯合體在人工智能領域的深度合作和創新發展。
本次論壇由湖北省科學技術廳、武漢東湖新技術開發區管理委員會、湖北省科技信息研究院指導,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湖北省人工智能產業技術研究院、武漢光谷中心城建設服務中心、武漢東湖新技術開發區科技創新和新經濟發展局和武漢人工智能研究院共同主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