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來,湖北十堰鄖西縣生態漁業在黃永濤專家團隊加持引用“人工繁殖”“懸浮飼料”兩項專利技術后,取得了突破性的發展。
眼下正是鱖魚破膜出苗關鍵期,在鄂西北名優水產種苗繁育中心的河夾鎮魚苗生產基地里,專家們正精心呵護著每一個小生命的誕生,魚池里小小黑色鱖魚自由游弋,生機勃勃。湖北省水產科學研究所研究員、副所長、鄖西招才大使黃永濤教授介紹,今年他們開始人工繁殖鱖魚,這在湖北省尤其在鄂西北是一個突破。
鱖魚的人工繁殖難度非常大,它對水溫、水質、溶氧等水環境及授精、催產等技術要求非常高。為此,黃永濤帶領團隊在鄖西組建鄂西北名優水產種苗繁育中心,經過近兩年時間的奮戰,攻克了鱖魚的人工繁殖技術。
目前,基地內不同種類的鱖魚產卵共約200萬粒,可以滿足鄂西北地區對翹嘴鱖、大眼鱖等優質健康種苗的需求。據黃永濤教授介紹,鱖魚經濟價值高的原因主要有兩個,一是繁殖率低魚苗少,物以稀為貴,二是鱖魚食性奇特,自開食起就以活魚苗為食,導致養殖餌料成本高且供應沒保障。為提升鱖魚養殖產量和可持續發展,黃永濤團隊研發出了在水中亦浮亦沉的“懸浮飼料”,將鱖魚馴飼成功率有效提升至80%以上,這項技術也順利通過湖北省科技廳“2019-2021年湖北省科技創新重大專項”項目驗收。
除在技術方面的攻關外,專家團隊還利用鄖西本土的地理和資源優勢,堅持因地制宜,量身為鄖西打造了規模化的生態漁業特色產業。黃永濤教授表示,他們利用鄖西的河溝,建滾水壩和蓄水池,有效的利用了水資源,非常的節能。
種子是農業“芯片”,魚苗是漁業基礎。眼下,鱖魚育苗養殖研究仍在繼續,在專家團隊的加持下,正在攻克一道又一道難關。未來,鄖西縣生態漁業必將實現更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