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2月份以來,荊州市遭受了歷史罕見、近10年來最嚴重的持續低溫雨雪冰凍天氣,導致全市農業生產遭受嚴重損失。連日來,全市農業部門在一線進行巡回指導,幫助農業生產主體開展生產自救。
在荊州高新區太湖港街道楊井村四組的蔬菜大棚種植基地,村民王啟發正在搶抓晴好天氣重新搭建大棚,2月份以來,兩輪的低溫雨雪冰凍天氣,導致王啟發家的8畝設施大棚倒塌近半。但他說有信心、有能力恢復。
荊州高新區太湖港街道楊井村是遠近聞名的蔬菜種植村,是中心城區“菜籃子”工程的核心基地,有設施農業3919畝,需要重建的有2102畝 ,保住和修復的有1817畝。
災情發生后,村兩委積極協助農戶,組織人力和物資,協助他們把棚重新支起來,不影響第二季農作物的種植,同時對大雪造成大棚垮塌里的蔬菜進行緊急搶收,讓農戶的損失減少到最小。
截至目前,荊州市農作物累計受災70多萬畝,成災12萬多畝,絕收0.71萬畝,80%的蔬菜大棚損毀。荊州市農業農村局派出4個督導組、7個技術指導組,分行業、分作物制定農業抗災技術指導意見,各級農業農村部門迅速組織農業專家和農技人員,深入田間地頭開展技術指導服務。
對受災較重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一對一開展指導,做到一企一策、一社一策。市、縣兩級共組織75個抗災工作組、566名農技人員和631支駐村工作隊、1372名駐村干部迅速行動,發送短信提醒和防災救災視頻等預警指導信息覆蓋20萬余人次,入戶走訪6.81萬戶,發放慰問金20.16萬元。
荊州市農業技術推廣中心總農藝師盧建新說,全市已儲備化肥9.2萬噸、農藥5600噸,農膜、燃油、木樁等物資1200噸、飼草料13.1萬噸。下一步全市各級農業農村部門將繼續加強農業抗災復產工作,堅決打好春耕復產第一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