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前,湖北省宜昌市興山縣峽口鎮省級“四好農村路”進入驗收階段。
從宜巴高速平邑口出入口旁進入,直至“巖上茶居”,這一段共21.9公里的公路,沿途融合普安村“茶光旅+科普研學”、琚坪村“紅色文化+綠色農耕”、巖嶺村“戶外拓展+農旅康養”等旅游資源,串起了峽口鎮鄉村振興示范帶。
當天一大早,來自荊州的胡先生和朋友們,站在巖上茶居的茶園前眺望,遠處的光伏電站、昭君白茶園、普安柑橘園、琚坪千畝稻田、小水果產業園和森林運動公園等景點,盡收眼底。
巖嶺屬于半高山地區,海拔在1千米以上。2017年,鄉賢喬云明“嗅”到了鄉村振興的好時機,第一時間回村,在村內帶頭發展生態農業和觀光旅游。24棟“巖上茶居”建成后,吸引了全國各地游客前來打卡,全年入住率達到50%以上。早上看日出、云海,晚上賞星空,已讓巖上茶居“自帶流量”。
喬云明說:“利用良好的茶葉背景,開發成巖上茶居,這樣就實現了整體的巖嶺開發,果園種植、戶外運動、休閑度假都能更好融合。”
老家火了,這也吸引了大量村民“回遷”。今年71歲的向元浩,2000年離村前往武漢跟隨女兒生活,2019年,在回老家看到眼前的一切后,他決定搬回來養老。他花5萬元購買了當地一套老房子,將其改造成了擁有5間房的“慢時光山居”,門前有院落、假山,屋旁是綠蔥蔥的茶園,讓他解了自己的鄉愁。
向元浩說:“我們村是旅游村,所以得按照這個思路吃旅游的飯,做民宿就能給我們帶來很大的好處。”
巖嶺村五組村民唐朝國雙腿殘疾,近年來,隨著村里的游客越來越多,他的農家樂也越來越火。于是,他還加蓋了民宿,屋后就是果園。來到他家的游客,可以實現吃喝玩樂購一條龍的消費體驗。
于茶園帳篷里品茶生香,在叢林穿越中體驗驚險刺激。“九分半山半分田”曾是偏遠山村巖嶺村的真實寫照。近年來,在“勇闖天涯”精神的引領下,巖嶺人開山擴路、篳路藍縷,蹚出了一條農文旅融合發展的蝶變之路。 喬云明告訴記者,巖上茶居累計為周邊127位村民提供了就業崗位,發放工資420萬元,帶動了13家農家樂,整個巖嶺村的村容村貌發生了巨大變化。
在普安村白茶主題公園,游客們可以現場采摘、品嘗白茶和參觀白茶生產車間。今年,峽口鎮鄉村振興示范帶輻射的6000余畝昭君白茶喜獲豐收,帶動當地800余戶茶農增收1400萬元。
自峽口鎮鄉村振興示范帶建設以來,該片區普安、琚坪、巖嶺三個村抱團發展,積極爭取各級項目支持,搶抓“四好農村路”示范鄉鎮創建機遇,以一條示范路,聯結三個村落,串起沿線好景好業好生活。路暢、村美、民富、善治的美麗畫卷,正在這條鄉村振興示范帶上徐徐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