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舊小區環境衛生怎么改善?”“是否要建社區盒子?”“文化長廊要怎么建?”10月21日,一場別開生面的“板凳會”在黃岡市黃州區赤壁街道體育路社區黃泥坂路邊舉行。
在“板凳會”上,社區“開門”找問題,尋求解決方法;居民們紛紛表達自己的想法,提出自己的意見和建議。
今年6月,在居民的支持和配合下,黃泥坂檢察院沿線居民違搭違建房屋全部拆出,背街小巷全線貫通,道路進行刷黑處理。但隨之而來的,背街小巷如何重建成為社區和居民的心頭事。
民生無小事,枝葉總關情。體育路社區通過開展“板凳會”的形式,堅持共同締造的理念,用一根根共商共謀的“繡花針”,穿起民意民需的“萬根線”,把好社區共商共建發展的“脈絡”。
“我們這邊住的人較多,垃圾桶數量還不夠,要增設垃圾投放點,做好垃圾分類。”居民志愿者蔡鳳英婆婆認為。
“建設‘社區盒子’能夠方便居民,我們全力支持;我們這邊老年人多,可以弄個休閑健身場地?!本用駞怯性f。
面對面溝通、心與心交流,小小板凳會產生一系列化學反應,大家的意見和智慧不斷碰撞和交流。社區將居民意見和要求,列成清單進行逐一辦理,真正做到事事有回應、件件有著落。
當晚,在社區金源花園小區群眾服務中心,共同締造試點重點項目組專員與小區綜合黨支部書記、小區居民代表,一起學習共同締造和完整社區建設內容和要求,共商共謀社區新發展。在現場,大家對共商智慧小區建設項目都舉手支持,并踴躍出資建設。
居民關注什么,體育路社區就將板凳就搬到哪里。在嘮嗑中、在親近中讓居民將心中社區的圖景勾勒出、將社區急需解決的問題訴說出,讓共同締造的“大寫意”走向“工筆畫”階段,讓多個惠民生的“小而美”項目落地生根,將規劃圖逐漸轉化為實景圖。
據悉,今年以來,體育路社區通過開展“板凳會”、上門訪問、電子問卷等多種形式,不斷強化共同締造理念,有效整合社區“兩委”、黨員、群眾等多方面力量,讓群眾實實在在參與到社區治理和建設中來,不斷解決涉及社區發展的大事和群眾的揪心事、煩心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