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網訊(記者/文君 方向明)5月9日上午,作家達度、洛沙長篇散文《曾李世家》研討會,在湖北省仙桃市杜湖街道辦事處石橋村民委員會隆重舉行。研討會由湖北省報告文學學會、廣州大學文學地理學研究院主辦,仙桃市作家協會、仙桃市杜湖街道辦事處承辦,石橋村民委員會協辦。作品研討會由湖北省文聯、作協原副主席,著名詩人梁必文主持。100多名嘉賓應邀參加了作品研討會。作家達度、洛沙向仙桃市檔案館贈送了作品。
活動現場,湖北省作協,湖北省政協原主席王生鐵,湖北省文聯原副主席、省演藝集團總經理羅丹青等發來了熱情洋溢的賀信。仙桃市委宣傳部副部長馬艷榮致辭并表示祝賀。仙桃市作協書記張文捷,杜湖街道辦事處人大主任樊國平,石橋村民委員會書記、主任曾先群,石橋家鄉代表、湖北省曾子文化研究會副會長兼秘書長、仙桃市楹聯學會副會長曾長琨,嘉賓代表、中國音樂舞蹈家協會副主席、湖北省音樂文學學會會長、著名《山路十八彎》詞作者佟文西等作了發言,曾李氏家族代表、中國火箭軍部隊大校旅長曾愛軍發表講話,《曾李世家》作者之一洛沙向與會嘉賓分享了創作過程。作家達度致答謝詞。湖北省報告文學學會、著名作家王漢清、報告文學學會副會長王建生分別作了發言。
新時代新征程,今年是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為了進一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文藝工作的一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創作更多無愧于時代的優秀作品,扎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認真落實“鄉村振興”和“新時代文學攀登計劃”,展示湖北文學的創作實績,推進我省文學事業和仙桃地方文化事業的繁榮發展,把書寫人民的作品及時送到人民手中。適逢仙桃市首屆江漢文化旅游節開幕,在《曾李世家》發源地石橋村舉辦這次研討會,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長篇散文《曾李世家》為湖北省作協第二屆“家鄉書”重點扶持項目,近40萬字,作家達度、洛沙夫婦歷時13年完成。全書分為上下兩部。上部《明清興衰》,主要寫“活曾死李”家族的千年滄桑和“感恩誠信”的千古家風。下部《民國風云》,主要通過一個紳士和三個將軍在民國風云變幻中的復雜命運,來敘寫舊中國鄉村勢力更替史。正如湖北省政協原主席王生鐵在賀信中所說,《曾李世家》通過一個家族的歷史寫出了明朝、清代和中華民國的歷史,非常不簡單。作者用紀實文學的形式寫曾李氏家族,從時間和空間這兩個維度著眼,把文學、歷史、地理和儒道文化結合起來,又融匯了江漢平原濃郁的地域風情,讓我們在閱讀曾李氏家族史的同時,不僅讀到了江漢平原腹地自明清以來的一部社會演變史,也領略了江漢平原一幅又一幅的社會風俗畫。湖北省報告文學學會和廣州大學在發給仙桃市的公函稱,這是近年來涌現出的一部優秀之作,為文學地理學的研究提供了新的優秀文本。
《曾李世家》系作家深入發掘荊楚人文內涵、人文根脈、人文情懷,盡力描繪江漢平原古老而新生的田園風貌與風土人情,弘揚純樸敦厚的家風民俗和感恩誠信的傳統美德,傾情講述具有中國氣派、民間特色、雋永流傳的家鄉故事。該書受到了與會領導專家們的一致好評。
湖北省作協原副主席、著名文學評論家高曉暉:《曾李世家》追尋曾李家族開枝散葉的千年滄桑,拓展了散文創作的題材空間,是達度、洛沙文學創作的又一重要收獲。
著名評論家,湖北省作家協會副主席、武漢大學教授樊星:達度、洛沙著《曾李世家》一書的出版是當代湖北作家寫家族往事、民間記憶的新收獲,可喜可賀!從一部家族史看世道滄桑,其呈現出的豐富的文化意味,使我們對民間歷史、對沔陽的滄桑往事有了更生動的認識。
著名評論家,湖北省作家協會副主席、省人民政府參事、湖北大學文學院教授劉川鄂:田間地頭的學術研討會——家鄉情懷、文獻功夫、史家筆法、文化反思是我的關鍵詞。在全球化城市化高科技化的當下,何以論證耕讀文化、儒道傳統與現代世界的積極聯系,何以說明某氏某族之于旁姓他族的特性和優越性?是值得探討的有普遍性價值的問題。
著名評論家、湖北省社科院博士研究員劉保昌:淚水和歡笑、苦難和輝煌相互交織的帶有鮮明江漢平原地域文化特色的家族千年史詩。
華中師范大學教授、博導,《中國詩歌》副主編鄒建軍:
達度、洛沙合著的《曾李世家》,是近年來我國長篇散文創作的重要收獲,在思想內容和藝術體式上,都有新的探索,給讀者諸多的啟示。本書將口述志、地方志、傳記、散文詩的優點融合起來,開創了散文敘述地方歷史和文化的新階段。
中南民族大學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著名評論家楊彬:《曾李世家》通過追溯曾李家族的千年血脈,展示家族所蘊含的中華民族優秀品質,是學理性、史傳性、文學性三者結合的長篇散文。
著名評論家、江漢大學教授吳艷:達度、洛沙的作品《曾李世家》,厚重而平實的曾李家族信史;史料豐富、地域色彩濃郁兼具文學性的長篇散文!
編輯:曉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