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漢繡、面塑、漢鑼、玉雕、剪紙、木雕船?!哂形錆h特色的非遺項目11日齊聚武漢市江岸區吉慶民俗街。武漢非遺傳承人通過線上線下等形式分享非遺傳承故事,展現武漢非遺保護成果。
當日,由武漢市文化和旅游局、江岸區人民政府主辦的2022年武漢市“文化和自然遺產日”非遺宣傳展示主場活動暨江岸區第四屆云上非遺節活動在吉慶民俗街拉開大幕。
非遺傳承人現場展示泥塑技藝 張芹 攝
現場舉行的非遺展演、傳統手工藝精品展、非遺美食市集、第七批武漢市市級非遺代表性項目保護成果展、非遺購物節直播等活動,讓市民感受到了濃厚的非遺保護社會氛圍。
活動現場,武漢人民藝術劇院帶來的武漢杖頭木偶戲《西藏舞》迎來臺下陣陣喝彩。武漢仗頭木偶戲起源于荊楚民間傀儡戲,戲劇融合了武漢民俗、手工制作技藝、地方劇種、服裝等多方面的傳統文化元素,在弘揚與傳承荊楚文化、繼承發展傳統木偶表演藝術方面極具代表性,現已列入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武漢面塑代表性傳承人劉潔 張芹 攝
“80后”劉潔是武漢面塑代表性傳承人。展臺上,劉潔創作的屈原、關公、王昭君等面塑人物造型生動、細膩精美?!懊嫠芩囆g歷史優秀,武漢面塑則兼容南北所長,形成了獨具特色的風格?!弊杂紫埠脗鹘y工藝,2000年開始研習面塑藝術至今的劉潔告訴記者,隨著非遺技藝逐漸走進青年一代的視野,在繼承的基礎上創新,傳統藝術才能贏得更多人的喜愛。
活動現場設有非遺手工藝集市 張芹 攝
何芳剛剛獲評省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8年來,其已培養數百名學生。2015年,退休后的何芳來到武漢市財貿學校從事玉雕技藝教學?!跋翊蚰ビ袷粯印蚰ァ瘜W生?!弊鳛橛竦袼囆g傳承人,何芳將傳承傳統雕刻技藝、培養傳承人作為自己的追求與責任。目前,何芳培養的學生中已有數十人完整掌握玉雕技藝,能夠獨立設計、完成玉雕作品,有的還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